当电影工业由胶片渐渐过渡到数字摄影机为主流的今天,最大的不确定性环节被CMOS替换了,而在CMOS的世界里,0就是0,1就是1,它容不下任何暧昧,因此数字时代在技术层面,电影镜头就变成了影响画面的最大因素。今天这篇文章尝试去解答一些电影镜头中常见的误区。
1.电影镜头一定就等于无与伦比的光学素质吗?
不是。
这一点可能是所有关于电影镜头的误区中最大的一个了。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影镜头,良好的光学素质自然必不可少,但是对于物理上的“光学素质”标准而言,似乎摄影师的审美和导演的品味更加有话语权。尤其是进入数字时代后,一些摄影师会认为电影镜头所传达的“味道”比光学素质更加重要。虽如此,一支表现准确、客观的镜头仍然无比重要,从结果来看,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是两个维度,而且未来会更加明显。
2.电影镜头的体积都那么大个头是故弄玄虚吗?
不是。
因为材质与机械性能的要求,大多数电影镜头都是大个头,仅技术层面而言,电影镜头的体积其实可以更小,但某些重要的性能就会丢失,比如耐用度、机械性能、对焦性能、统一的外观尺寸甚至是画面的焦外成像等,这是个综合取舍的结果。
3.大光孔一定是电影镜头标配吗?
不是。
在电影刚被发明的那段时间,因为乳剂的感光度很低,能用于电影拍摄的人造光源几乎就只有弧光灯,除了在影棚里开天窗之外,大光孔镜头的确是电影人苦苦追寻的。但是一百年后,这些问题早已经不存在了,如果此时你还只是因为照度的原因使用大光孔,那么你的摄影水平很可能回到了100年之前(不谈预算层面因素)。大光孔并不算是电影镜头的标配,它给了你更多的可能性而已,作为摄影师,你一定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光孔的首要任务是塑造画面,滥用大光孔就意味着摄影师放弃了画面的控制权。
4.是不是光孔越大的电影镜头就越是好镜头?
不是。
镜头的光孔越大,需要的设计越复杂,其中不可控的因素就越多,如果有一个变量没有控制好,反而会放大画质的差异。应该说光孔越大的同时画质也好才能算是好镜头,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体积、重量、做工、价格等。而不管是何种情况下,一套电影镜头的光孔往往会保持一致,以免在改变景别的时候去调整曝光。
5.电影镜头一定就没有呼吸效应?
不是。
呼吸效应是指电影镜头在改变焦点的过程中因为镜组改变带来画面构图变化的现象。静态摄影中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由于电影是动态画面,所以这一效应有时候会分散讲故事的注意力,呼吸效应在大多数情况都是不受欢迎的,但只要这种效应不大到影响画面就可以了,因此它也跟具体使用情况有关。而在变形宽银幕镜头里,镜头的呼吸效应更是可分为有、没有、只有水平方向有、只有垂直方向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呼吸不一致等多种情况。你需要在了解事实的前提下明确你想要什么效果,但从主流选择上来看,更小的呼吸效可以被视为电影镜头的标准之一。
6.电影镜头一定就要完全无畸变?
不是。
绝对无畸变的镜头只存在于少数镜头中。随畸变率的大小不同,微小的畸变在某些情况下是被接受的,也不会影响画面,比较大的畸变有可能会影响画面,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会形成某种风格,比如所谓的“变形宽银幕风格”、“杜琪峰风格”,但是在需要做大量CG工作的制作中,镜头畸变可能会带来额外的麻烦。
7.电影头的成像质量跟相机镜头是否有本质的区别呢?
有一定区别。
因为电影镜头的画面是要动起来的,所以就多了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比如镜头的视角、画面色彩的一致性、对肤色的表现、焦外形状、焦点的变化过程、呼吸效应、画面均匀度等,而相机镜头一般只在乎反差、锐度、相差、色散、畸变等因素。
8.老镜头已经落伍了吗?
没有。
光学镜头原理的探索几乎已经被设计师穷尽,生产才是更大的问题。随着新材料的应用与加工工艺的提升,镜头的形态越来越多,这些新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画面质感的改变,老镜头跟新镜头在成像上的差异因此产生。老镜头是在艺术层面对画面的选择,今天的光学技术跟70年代并没有太大差异。
9.变形宽银幕镜头在透视上与球面镜头的区别是什么?
变形宽银幕镜头上标注的数字也是物理焦距,但是实际画面要水平拉伸2X或是或是其他倍数(1.25X、1.33X)。以2X镜头为例,镜头上标注50MM的镜头视角接近于25MM球面镜头的效果,也就意味着同样情况下使用变形宽银幕镜头拍摄时要离拍摄对象更近。
10.电影镜头为什么这么昂贵?什么样的电影镜头性价比高?
原因有很多,但是产能低,需求少,某些特性无法被替代这几点是铁律。性价比高的电影头有几种,一种是能以最低的价格解决个人需求的,另一种是能为用户持续带来收益且一直保值的镜头,还有一种是不在乎钱的人使用的镜头。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